广东资讯网 广东资讯网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RSS地图
首页 | 国际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潮州新闻 | 东莞新闻 | 其他市区 | 中山新闻 | 国内新闻 | 广州新闻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新闻 >

“卖给中国就要被制裁”从被封锁到全球领先,北斗背后“天团”曝光

时间:2022-11-08 07:05阅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发布

  《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

  介绍新时代

  中国北斗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

  分享中国北斗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

  白皮书说

  中国北斗创造了

  中国北斗耀苍穹的奇迹

  奇迹的背后

  是一群平均年龄30岁出头的年轻人

  持续26年的奋斗

  他们让“中国的北斗”

  真正成为“世界的北斗”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2020年6月23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喷薄着烈焰拔地而起

  搭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

  发射升空

  这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标志着北斗三号

  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三步走”战略任务圆满收官

  背后的队伍随之曝光

  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团队

  平均年龄才只有30岁出头

  比国外相关团队年轻了十几岁

  今天,当我们享受着北斗

  为我们打网约车、点外卖、

  开车导航、借还共享单车提供便利时

  当我们享受着

  北斗为我们国防带来的安全时

  我们必须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三个20多岁小伙子

  在10平米的仓库

  解决“北斗”核心难题

  1990年,海湾战争中

  并不成熟的GPS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等于把国防拱手送给别人

  中国人更认识到

  这个系统如果使用别人的

  无异于高楼建在了别人的地基上

  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

  迫在眉睫

  但当时经费欠缺

  相比于美国投入的巨资

  北斗项目最初的办公室

  仅仅是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子

  1995年,北斗导航工程立项启动不久

  信号“快捕精跟”问题跳了出来

  能否实现对信号的“快捕精跟”

  成为决定北斗一号整体性能

  甚至左右整个工程进展的关键

  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

  三位博士还未毕业的20多岁小伙子

  ——王飞雪、雍少为和欧钢

  拿出了一套“全数字化”方案

  这三个小伙子

  从北京抱回一台较先进的计算机

  拿了4万元的尝试经费

  开始了艰难攻关

  他们把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

  简单收拾一下当作实验室

  没有仪器设备

  就东挪西凑找人借

  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

  他们的仿真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

  由于他们采用的技术路线

  堪称世界首创

  立项表决时很多专家都持保留态度

  难以决断之时

  “双星定位”理论开创者陈芳允

  郑重表示支持这些年轻人

  “快捕精跟”关键技术立项后

  以王飞雪为首的

  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

  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左右

  他们饿了就泡包方便面

  累得眼皮子都撑不开时

  就泡上一杯浓咖啡提提神

  实在坚持不住时才打开行军床

  这一熬就是整整三年

  1998年5月

  他们终于迎来苦尽甘来的日子

  测试得到的第一批“快捕精跟”数据

  效果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期望值

  陈芳允听到报告后拍手称赞

  “效果这么好,太令人兴奋了”

  北斗心脏中国造

  用北京时间给世界定位

  如果说进行“双星”定位的北斗一号

  是中国对定位导航卫星系统的探索

  那么北斗二号的研发

  就是中国逐步打破

  国外垄断地位的利器

  当时,欧洲邀请中国共同开发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但中方始终无法接触到核心技术

  这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卫星导航系统是国之重器

  必须靠自己

  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5年,北斗二号系统的

  “原子钟”突遇问题

  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

  如果原子钟有1秒误差

  就意味着卫星定位会偏离30万公里

  没有原子钟不行

  精度差了更不行

  本来,团队想从欧洲引进

  谈得差不多了的时候

  却突遭技术封锁

  这给了大家当头一棒

  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突破

  不能受制于人

  为了加快原子钟的研制进度

  团队一下成立了三支队伍

  同时开展研发

  当时,只有20多岁的李春景

  成为原子钟研发团队的骨干

  李春景带领着年轻的队伍

  通过大量的分析和计算

  无数的试验分析和验证

  终于在2007年4月

  让这一颗“中国心”原子钟

  伴随我国首颗北斗二号试验卫星

  成功发射上天

  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

  其精度已提升到每300万年

  才会出现1秒误差

  外国人惊叹中国科研的神奇速度

  但北斗人心里最清楚

  这种能力是被逼出来的

  是靠着不服输的骨气

  玩命干的勇气拼下来的

  频率之争绝不能输!

  解决了原子钟这个核心难题后

  北斗团队面前又出现一道坎

  2007年,一颗刚刚打上天的卫星

  突然“失联”

  地面既收不到卫星的信号

  也无法对卫星进行操控

  这件事

  让当时已经不算年轻的“年轻人”

  ——48岁的北斗二号

  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

  “急得心脏提到了嗓子眼里”

  他和地面监测人员铆着一股劲儿

  找不到卫星坚决不撤退

  一个频率不行就再试一个频段

  一天找不到就再找10天

  经过不断地搜寻

  在卫星“失联”后的第17天

  观测站终于再次捕获了卫星信号

  经过地面人员的调控

  33天后

  这颗“失联”卫星重新开始工作

  险情被排除

  谢军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而谢军并未变得轻松

  除了有可能出现的“失联”的问题

  北斗还面临着另一个严峻挑战

  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

  争夺国际电联的电信频段

  当时留给中国和欧洲导航卫星的

  电信频率段已经十分狭窄

  谁先抢到这段“太空领土”

  这段频率就是谁的

  这要求下一颗北斗卫星必须

  在2007年4月17日零点之前

  从太空中发回信号

  如果卫星再次“失联”

  那么不仅中国的“频段领土”将不保

  之后发射的所有北斗卫星

  将不得不租借他国的频段工作

  争分夺秒的时刻

  谢军异常冷静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他带领团队在发射场

  对卫星进行7天7夜连续检查

  然而,就在运载火箭上了发射塔架

  进行第三次总检查的时候

  卫星应答机突然异常

  此时,留给他们用来修复的时间

  只剩下了三天

  关键时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

  亲自抱着应答机驱车几百公里

  从西昌赶到成都

  从零开始,重新进行检验测试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

  2007年4月14日4时

  这颗肩负重要使命的卫星

  在西昌被发射升空

  2007年4月16日20时14分

  距国际电联最后期限

  仅剩4个小时的时候

  第一组卫星信号终于回来

  十几个接收机上

  同时接到了这组从太空回来的信号

  那一刻,在场所有人

  都欢呼跳跃、热泪盈眶

  100%国产化

  每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北斗二代卫星稳固了我们的太空疆域

  也让整个北斗团队开始放眼全球

  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加快北斗系统尽早服务全球

  造福全人类

  可问题又来了

  中国的地面站

  在境外很难建立

  这时,北斗团队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建立星间链路

  星间链路就是让卫星与卫星之间

  建立起稳定的链接

  将遍布全球的卫星编织成一张网

  只要有一颗卫星处在中国的领空

  其他卫星便能通过它

  联系到国内地面站

  星间链路技术对北斗

  能否成功全球组网至关重要

  在方案确立的关键阶段

  当时只有29岁的康成斌提出了

  某关键技术的验证方案

  历时5年攻关

  这一关键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最终,星间链路技术

  让北斗三号“太空兄弟手拉手”

  不仅解决了没有地面站的问题

  还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

  7万公里测距精度达到厘米级

  相当于能看清几十公里外的

  一根头发丝

  年轻的北斗团队再一次交出了

  令国人满意的答卷

  2015年,北斗系统里程碑的一年

  随着搭载着星间链路技术的

  新一代北斗卫星升空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

  开始向全球运行拓展

  运行星间链路的卫星的CPU

  是我国自主研发创造的

  从这颗卫星开始

  北斗卫星的所有核心部件

  都使用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中国创造”

  2018年,在接受采访时

  康成斌非常骄傲地说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已经实现了核心元器件

  以及所有单机部件100%国产化

  如今,北斗早已经服务到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夜观“北斗”到建用“北斗”

  从仰望星空到经纬时空

  中国北斗走到今天十分不易

  这时,我们更能理解年轻的北斗人

  为何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从几十人的项目小组

  到现在几十万人的团队

  从最初两颗、三颗、四颗卫星

  到北斗三号覆盖全球计划

  从当年被技术封锁

  到今天100%实现国产化

  曾经的年轻人

  已经渐生华发

  但他们说

  中国的北斗事业永远年轻

  “我们把青春献给北斗

  这一生都做北斗人”

  请大家记住这支“北斗天团”

  他们无愧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上一篇: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新旧灯光变电站投运 下一篇:经济观察:中国单月外贸增速三连降意味着什么?
本栏随机推荐新闻
·福建海事局启动防范台
·新疆博乐:5万亩免耕
·前三季度我国网络零售
·容县:人大代表建议路
·如何保障人民钱包?报
·咸鱼“晒秋”正当时
·鄱阳湖水位再创新低
·贺州民警捐献血小板救
·视频|第五届进博会即
·山东沂源32万亩苹果获
·物流保通保畅:民航保
·第九届光伏聚合物国际
·追光:迈向世界一流
·在希望的田野上 | 每
·重庆秀山:1200余亩油
相关新闻
·经济观察:中国单月外
·“三重”拉尼娜会带来
·第六届非金属矿科技和
·“可靠和信任”,德国
·新时代,我在中国|娜

友情链接
广州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东莞新闻 | 中山新闻
粤ICP备12053410号-1 Copyright © 2014-2018 广东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