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资讯网 广东资讯网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RSS地图
首页 | 国际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潮州新闻 | 东莞新闻 | 其他市区 | 中山新闻 | 国内新闻 | 广州新闻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广州新闻 >

罗马柱,满洲窗,中西合璧!西关小巷这栋大屋伫立百年,惊艳依然

时间:2018-12-11 15:02阅读:

踟蹰怜拾翠,顾步惜遗簪

——纪少瑜 《游建兴苑》

在上九路和下九路的相接处,有一条叫杨巷的小路,不同于上下九商铺立、人来人往的喧嚣,这里另有一番热闹:带落地橱窗的服装店、饰品店沿街排开,门口衣服成包成包地往小推车上放,车轱辘声、拉货的吆喝声不绝于耳。人们也许不知,在这人来人往的闹市之中,有一栋大屋已静静伫立百年,虽风华不再,却依然惊艳世人。

它,就是坐落在杨巷路杨仁南17号的拾翠大屋。

木制的欧式楼梯,西洋特色的雕花拱门,金色阳光透过天棚照进院里。恍惚间,竟让人分不清年代,还以为穿越回到了百年之前。

这就是拾翠大屋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凝固在了旧时光里,连空气都那么沉静。

罗马柱、拱券外廊、西式木楼梯、趟栊门、蚀刻玻璃画、花街砖、满洲窗……这座中西合璧的大宅里里外外都是精致的细节,即使没有门口挂着的“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铭牌,也足以向人们展示它的气度不凡。

它到底有多与众不同?

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近日

记者走进这座建于

百年大宅

带您窥其巍然精巧

探其前世今生

拾翠大屋前后两座均为罗马柱的西式窗台搭配拱形圆顶,阳光穿透顶层的黄色阴棚直射天井,满屋子一片金光。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拾翠大屋”之古韵

对于“拾翠大屋”,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2008年,在某个网络论坛上,有一张由香港人发起的“拾翠大屋寻宝”帖,帖主公布了一张藏身西关民居而外形奇特的古老大屋照片,并透露其大致范围,提出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这栋西关大屋。一群不服气的广州人背起相机,陆续开始“寻宝”之旅,终于一个叫刘伟伦的人在光复南路附近,一条名为扬仁南的小巷子里,找到了“拾翠大屋”。

这仅仅是一栋青砖西关老屋吗?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再寻常不过了。然而,当刘伟伦踏进趟栊门槛,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内里竟然“藏”着前后两座西式大宅。阳光穿透顶层的黄色阴棚直射天井,满屋子一片金光。

拾翠大屋前后两座均为罗马柱的西式窗台搭配拱形圆顶,阳光穿透顶层的黄色阴棚直射天井,满屋子一片金光。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批发闹市有座大屋 中西结合细节惊艳

-前座设趟栊门 外墙有廊柱拱券-

上午10时正是杨巷路喧嚣开始的时候。拾翠大屋所在的位置并不难找,从上下九沿着杨巷路往文化公园方向步行,穿过连片的服装、饰品批发档口后,便可看到左手边的内巷杨仁南,往里走约20米,拾翠大屋就在眼前。据了解,拾翠大屋坐北朝南,由前后两座建筑组成,从杨仁南进入,迎面看到的是前座建筑,墙上面挂着的铭牌写明:该建筑在2013年12月被公布为“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挂牌时间为2014年1月。

据荔湾区文广新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拾翠大屋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砖混结构中西风格合壁建筑,建筑平面呈方形,总占地303.8平方米,主楼分前后两座,前楼三层、后楼四层,采用平天台设计。

乍看之下,前座建筑和典型的西关民居无异,它的正立面有三开间,正中红砂岩上开大门,设趟栊、脚门、大门三件套,檐口瓦当、滴水、封檐板齐全。然而,只要稍微抬头留意一下它的外墙,就会发现它“洋气”的另一面:二、三层的外立面,廊柱挺立,设罗马券拱,嵌西式八字形平面窗套,设计讲究、典雅庄严,带有明显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记者看到,二层的八字形木窗套保存完好,仍在正常使用中,然而,三层饰有几何线条的半圆砖拱窗,却装上了铝合金窗户,廊柱的柱坐也有些剥落,墙上的浮雕不复原来的样子。

拾翠大屋前座盘旋的西式坤甸木楼梯一共有四层,数年前已经依靠钢架支撑,踏上去会发出“吱吱”的声响。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西式木楼梯惊艳 蚀刻玻璃流露东方情趣-

侧门进去,便是连接前后两座建筑的过道,过道有门通往前后两座建筑。只见巍峨的高墙之间,玻璃顶棚洒下阳光,让人心间一颤。从过道进入前座建筑,建筑内部已被分割成多个隔间,住满租户,房门紧锁。尽管如此,沿着楼梯拾级而上,目光所及之处,却不无惊艳的细节。

拾翠大屋前座盘旋的西式坤甸木楼梯一共有四层,数年前已经依靠钢架支撑,踏上去会发出“吱吱”的声响。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看到这些木楼梯

总是让人不禁想起

“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

回字形的木楼梯呈典型的西式风格:楼梯选用坤甸木(一种高强度结构用材)建造,整体呈棕褐色,底面木板采用人字形拼接。历经百年,漆面虽已十分斑驳,扶手出现轻微摇晃,踩上去还有些嘎吱作响,但整体结构还称得上稳当。栏杆则为典型的西式“瓶式栏杆”,采用直棂条而非栏板间隔,直棂条的样式也颇为精巧,方锥形柱子上端连着云形雕花,比普通的直棂栏杆更有装饰性。据了解,瓶式栏杆在清代建筑中较为常见,是清代受到外国建筑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西洋式栏杆。

走到三楼,几处窗分外别致:两扇1米多高的窗上有蚀刻玻璃画,一扇为花鸟图,雍容富贵,一扇为松鹤图,飘逸娟秀。细细看来,动物的羽毛繁复,下笔精细,神态也栩栩如生。这两扇国画蚀刻窗体现流露出主人的雅趣,可惜玻璃被刷上白色墙漆,部分图案已难以辨认。推开楼梯转角处的卫生间木门,很是有惊喜,里面的木窗居然是波浪形刻纹的外框,小小的空间被这扇窗装扮得灵动。

花鸟图和松鹤图。刘伟伦提供

满洲窗花与蚀刻玻璃窗

以花鸟、山水作绘

画工精细

气派豪华不凡

更令人意外的是,卫生间还有一扇保存完好的蚀刻玻璃窗。山水相映之间,几户人家,从远及近的院落里,一位书生在亭台读书,画面宁静又高远。楼道的窗户则采用满洲窗拼接方式,井字型、方字型直线木条嵌入半弧形、花瓣形曲线木条,端正大方又不失活泼感。

书生亭台读书图。刘伟伦提供

-高台刻“拾翠”二字 一楼曾是舞池顶楼凉亭-

参观完前座,记者原路折返进入后座一探究竟。后座的外立面保存完好,二楼满洲窗均被保留,窗芯上的荷花、菊花等图案清晰可见,三四楼的罗马柱和拱券也十分完整。后座设于高台上,高台两侧有台阶,用西式铁枝栏杆围住,台下有拱门,门楣上依稀可辨“拾翠”二字,拾翠大屋因而得此雅名。

据说,昔时未改建房间之前,一楼是一个宽敞的舞池,地面铺着进口的花街砖。如今,这些花砖已被磨蚀得看不清花纹,已没人知道上面流淌过舞步。

拾翠大屋前后座之间的高台下有拱门,拱门上书“拾翠”二字。据说昔时一楼未改建房屋之前,这个位置是一个宽敞的舞池。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和前座一样,后座也被隔成十几间房间出租,楼梯采用坤甸木建造、回形设计、瓶式栏杆,因为多了一层而更具纵深感。与前座稍不同的是,栏杆直棂条是细巧的瓶状,线条更轻盈,楼道的窗户则相对简单,矩形窗、大圆窗体现大气的风格。后座楼梯的损毁更为严重,栏杆不见了一些,被换成了其他材质的直棂条,底部人字拼接的木板有多处缺损,部分结构出现倾斜,用钢板进行了加固。

拾翠大屋前后座之间的高台下有拱门,拱门上书“拾翠”二字。据说昔时一楼未改建房屋之前,这个位置是一个宽敞的舞池。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据刘伟伦回忆,当时,有个房间内有天花灰雕、金色漆雕大梁,并给记者展示了拍下的照片。楼顶还可见南洋式样的女儿墙,并建有两个相对而立的中式凉亭,歇山顶上有龙船造型的正脊和水牛角造型的垂脊连斜脊,现在凉亭已被改装成了房间.舞池、凉亭是大户人家才有的配置,气派、考究、精致的种种无不在昭示大屋昔日的富丽堂皇和屋主的富有。

拾翠大屋中式凉亭。刘伟伦提供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座拾翠大屋精美绝伦

那么它的主人

究竟是什么来历呢?

身世探秘

-屋主非富即贵 或为丝绸商陈凤笙-

居民:与崇俭新街建筑一同为富商陈崇俭所造

被誉为“西关活字典”的陈杰禹年过八旬,他对西关的故事熟透于心,听记者问起拾翠大屋,他也知晓不多,“这个屋很大很特别,而且楼梯设计很具特色,是我在其他大屋见所未见的”。“经常有人来这里拍照打卡”,前座忙于拉货的小伙子说。不少人留意到这间特别的大屋,猜想主人非富即贵,然而旧时王谢深宅,早已变作寻常百姓宿舍,这座“豪宅”的身世已几乎无人知晓。

拾翠大屋建筑室内留存着小量艺术价值很高的满洲窗,花鸟画工精细,神态栩栩如生。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2013年年底,荔湾区文物部门将拾翠大屋纳入“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名单。荔湾区文物管理人员介绍“当时,据居民透露,拾翠大屋与一旁崇俭新街巷内的13间房屋为同一人建造,建造时间有先后之分,有人说是一名叫陈崇俭的富商建造的,拾翠大屋就是他的几位姨太太住的地方,不过这有待进一步考证。”原来,拾翠大屋的东侧及北侧有一条丁字形的崇俭新街,这条40米左右的小巷有13间房屋,均为带有西关民居特色的三层砖混结构楼房。崇俭新街5、7、14、16、18号房屋在2014年已被列入了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之中。

拾翠大屋正门为西关典型的趟栊门。因为这里邻近十三行,不少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商贩租住在这里。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记者走访时看到,拾翠大屋和崇俭新街的13房屋首层均已被租为仓库,楼上也多为租户。随着大屋和周边老街坊的陆续搬离,对这间大屋略知一二的人也日渐少了。

文保人士:从一块玻璃推断拾翠大屋为“凤笙故居”

刘伟伦同其所在的广州民间文物保护协会的成员们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拾翠大屋的主人为陈凤笙。2012年,他在前座三楼上厕所时偶然发现了一块玻璃窗,玻璃窗上画有精巧的山水图案,书有小字“凤笙先生大厦落成志喜”,他和朋友推测这扇窗就是当时宾客为祝贺这座大楼落成而送赠主人的礼物,“拾翠大屋”的正名极可能是“凤笙故居”。

拾翠大屋前座三楼卫生间里一扇波浪形刻纹外框的窗户玻璃上刻有“凤笙先生大廈落成志喜”的字样。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凤笙先生到底是谁?“有人认为他姓陈,是一名布匹商人,商号遍及上海、香港、南洋;也有人说是一名将军,在过去的墙壁上还留有徽章;而据此前住在西侧小屋的管家所闻,屋主是银行行长。然而,管家早已不在人世,坊间的说法自然无从求证。”刘伟伦说,当时,住户和街坊对凤笙的身份众说纷纭。

为了调查凤笙为何人,广州民间文物保护协会会员们通过查阅《广州商业行名录》《民国广东商业史》等了解。“一位老师帮助我们查阅了《广东省志`丝绸志》等多份文献找到更多线索,原来同永泰的陈凤笙还有多个商号,其中在广州第四甫开有‘永裕泰’。而巧的是,当年广州数一数二的绸缎庄裕泰祥座落在光复南,其老板正是陈凤笙,裕泰祥出口的绸缎、香云纱,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章。”刘伟伦说。

拾翠大屋的坤甸木楼梯以及半圆的木框玻璃窗工艺十分讲究,处处彰显豪华不凡的气派。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最后,他们又在《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一书中查到陈凤笙的原名,书中这样写道:陈凤笙,广东人,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原名陈吉芬,是在上海、广州两地经营丝绸业和杂粮业的大商人,还有陈文笙、陈玉笙两个弟弟。而陈家的堂号为崇俭堂,崇俭新街大概也来源于此。

“不过,这样的推断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论证,也不能确定。我们还发现一处木刻对联,上面有刻印,也是一个线索。”刘伟伦表示。

这间颇有年头的旧式洋楼

没有刻意的装潢翻新

真正的古典美更让人惊艳

但是……

现状令人揪心

-房屋多处受损正联系产权方-

“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来这里探险。”幼年住在杨巷附近的何先生回忆。在十几年前,他印象中的拾翠大屋就已经十分破败。如今,这座大屋周边包括一楼都是布料仓库,楼上也住满租户。两座建筑的外立面批荡虽较完好,但内部的楼梯、窗户、房间原始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怕雨天出现渗漏,后座的高台被搭上一块巨大的塑料篷布,西式楼梯上挂着晾晒的衣物。记者在寻访中看到,大屋侧门及楼道上粘贴了荔湾区文广新局“文物建筑安全防火”的提示。

拾翠大屋地面原来的花阶砖大部份保留完好,只是增添了岁月打磨的痕迹。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荔湾区文物管理人员介绍,拾翠大屋原为私人产业,1949年后交由广州交电站管理,后交电站与五金站合并,该房移交广州五金交电站管理,该站对大屋进行间隔,安排职工入住,这里成为职工宿舍。近年来,五金交电站合并入广州百货,该址归又由广百管理,但原住户未作重新安排。因为大屋内的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公共的,居住条件较差,原来很多住户陆续搬离,再转租给他人。现在,该址住户共有30多户住户,一层有的房屋被出租为布料仓库,存在一定消防隐患。

荔湾区文物部门一直对该址十分关注,并经常现场督促落实消防安全整改,督促维护修缮。近日,记者联系到广百物业管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他表示,广州五金交电站此前买下大屋,目前广百公司是大屋的产权方而非管理方。

拾翠大屋的罗马柱的西式窗台搭配拱形圆顶,属西方的外廊式建筑,是典型的旧式公馆。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尝试与广百沟通保护修缮事项,不定期进行检查,并提醒租户要注意保护老建筑。”

“我们一直都在留意拾翠大屋的情况,即使在有补贴的情况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维护修缮,对业主而言也是耗费不菲的。”荔湾区文物管理人员介绍,他们正在尝试联系广百物业商量保护事宜,日前,记者联系了广百物业方的相关负责人,得知大屋现状,他承诺会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最后希望拾翠大屋的身世之谜能早日解开

广州也要多多保留这些具有历史的老屋

因为那是我们祖辈相传

最珍贵的记忆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部分文据南方日报、信息时报等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部分图受访者刘伟伦提供

上一篇:如约出行开通多条社区线路 下一篇:“狮兄”聚文冲 13头龙狮起舞
本栏随机推荐新闻
·广州二手车价或有10%~
·用阅读点亮未来 作家
·?广州国际花卉艺术展2
·别再沉迷游戏 方能早
·广州市已建成长者饭堂
·深度推进大湾区协同发
·海珠区新增128套电子
·流溪河起祥龙 架金桥
·海珠区“福袋传城”行
·今年下半年最强冷空气
·只要扫一扫,行李在哪
·广州邮轮接待游客量创
·穗前10月规上工业产值
·以信息化手段让市民“
·用创新理论回答中国管
相关新闻
·东盟国际高校交流论坛
·司机朋友们注意:海珠
·华工国际校区装配式建
·115所高校齐聚舞出“
·打印头为笔 混凝土作

友情链接
广州新闻 | 深圳新闻 | 珠海新闻 | 汕头新闻 | 东莞新闻 | 中山新闻
粤ICP备12053410号-1 Copyright © 2014-2018 广东资讯网 版权所有.